中国晨报报业集团主管 热线:023-8622219   85253171460   17340162075 QQ:1659343735 加入收藏 设为首页
数字报
手机端
扶摇谁可称豪迈 一棹烟波天地开 中国作协会员张中信作品分享会在巴中举行 来源:新蜀报      编辑:王诸德      作者:王智平      阅读:7677次
2021 12/30 21:48 分享
新蜀报四川12月30日讯(王智平)2021年12月29日下午,中国作家协会会员张中信作品《峰源诗三百》《巴山夜语》分享会在巴中举行。来自成都、巴中30余名作家诗人齐聚一堂,共同交流文学发展。巴中市作协党组书记赵邦秀、作协主席周东出席,巴中市文联党组成员、专职副主席孙国贤主持分享会。张中信,字峰源,四...

新蜀报四川1230日讯(王智平)20211229日下午,中国作家协会会员张中信作品《峰源诗三百》《巴山夜语》分享会在巴中举行。来自成都、巴中30余名作家诗人齐聚一堂,共同交流文学发展。巴中市作协党组书记赵邦秀、作协主席周东出席,巴中市文联党组成员、专职副主席孙国贤主持分享会。

张中信,字峰源,四川通江人,经济学研究生。中国作家协会会员,成都市微型小说学会会长、成都市青羊区文联副主席、作协主席。曾荣获“全国优秀读书家庭”“四川省优秀青年”称号。出版有著作20余部。在国内各种报刊发表作品300万字,作品入选数十种选本、选集,散文集。

此次分享会巴中市作家协会、成都市青羊区作家协会、成都市微型小说学会主办,巴中市诗词楹联学会、巴中市朗诵协会、巴中市新的社会阶层人士联谊会承办,巴中市广播电视报社、四川文学网、巴蜀风文学、天越岷山饭店协办。

分享会在声情并茂的朗诵中拉开序幕,随着对张中信作品《空山月并序故园春行》《山居》《璧山放歌》《过洞庭望岳阳楼》《诺水歌的朗诵。分享会现场掌声不断,气氛融洽。与会诗人作家从不同角度,对张中信新作《峰源诗三百》《巴山夜语》进行了深入交流,对张中信先生热爱家乡、建设家乡、讴歌家乡的家国情怀给予高度评价。

市文联主席阳云:中信是一位饱学之士和家国情怀特别浓厚的作家,他饱蘸浓墨书写家乡风物,满怀大爱回报故乡,他的作品走得很远,但他的人离我们很近。

市作协副主席、诗人杨通:中信每一次文体的转身,带给大家的都是惊喜,小说——散文诗——散文——旧体诗词——人文随笔,他不断地审视自己、否定自己、提升自己。虽然到了省会成都,却始终把根留在故土,一直致力于家乡文学事业的建设,推动成都、巴中两地的文学交流。策划《诗刊》“青春回眸”在恩阳的成功举办,这是巴中文学发展史上的大事件,值得家乡文化人学习和钦佩。

市作协副主席张万林:张中信的文学之路,从板板桥走到大成都,有了质的变化。可以用五个词概括:坚守,情怀,突破,纯粹,回归。坚守的是文学初心,不变的是乡土情怀,突破的是文学视野,体现的是文字纯粹,回归的是写作本真。

市广播电视报社长李继鳌阐述了《峰源诗三百》《巴山夜语》的文学价值和艺术价值,解析张中信的写作风格并现场分享佳句名篇

市政协委员委原主任陈俊、市工商银行高级经济师张学文、市诗词楹联学会会长乔仁发、市诗词楹联学会副会长李中琨、市朗诵协会主席喻毅、巴蜀风文学主编王智平:分别回忆了与张中信的文学情谊及分享文学故事。现场朗诵市诗词楹联学会名誉会长饶平安先贺诗,并对张中信躬耕文坛,扶持家乡文学发展表达了钦佩之情。

通江县图书馆馆长刘弘在分享会上介绍了张中信先生情系桑梓,向家乡图书馆捐赠了3000余册书籍的相关情况为了激发青少年爱通江,写通江的激情,通江县图书馆建立了张中信文献室,近期将免费向大众开放,同时积极开展“细数小城文脉.共读巴山夜语”主题阅读活动,利用新媒体、网站、报刊杂志多种渠道宣传推广《峰源诗三百》《巴山夜语》。

最后,市作协主席周东作了总结讲话他认为张中信的文学创作成就有目共睹,他为巴中籍作家和诗人树立了榜样,他的“大巴山文学地理书写”别开生面,成绩斐然。希望张中信先生在往后的创作路上走得更远,为推动巴中乃至四川的文学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

2019年,张中信提出“我为故乡写本书”倡议以来,得到了文学界的积极响应,多位作家、诗人已经践行以故乡为原点的有根写作。无论走多远,张中信始终没有忘记故乡巴中这片热土,已经出版《风流板板桥》《匪妻》《失语的村庄》《哦,野茶灞那些事儿》《成都书》《通江书》等著作20余部。散文集《野茶灞时光》《神韵巴中》《成都书》荣获四川散文奖、四川文学奖和冰心散文奖、“大巴山文学推优工程”优秀作品。近年来,学术界已有《张中信创作论》《张中信大巴山文学地理书写研究》等学术专著出版。

张中信表示:继续扎根故土,深入生活,准备用五年时间,完成以川陕苏区为背景的红色三部曲”创作第一部作品《红旗漫卷大巴山》(暂定名)已经完成10万余字,将在2022年上半年写成。这是一部全景式再现川陕苏区历史风云的长篇巨著,将填补正面描写川陕苏区波澜壮阔历史的文学空白,为红军入川90周年献礼!

分享会以“守正创新未来·写作改变生活”为主题,在培根铸魂上展现新担当,在守正创新上实现新作为等内容开展和促进两地文学交流展示当代四川文艺新气象,巴中和成都两地作家诗人的新风采。

32 0
免责声明:本文来自新蜀新闻客户端自媒体,不代表新蜀网的观点和立场。
网友评论 文明上网理性发言,请遵守新闻评论服务协议
你的大名: 输验证码:
发表
全部评论
没有更多内容了...
相关推荐 换一换
文字链接 图片链接
中国晨报报业集团主管    新蜀报编辑部主办    运营单位:重庆新蜀融媒网络    邮箱:Xinshubao1921@126.com    技术支持:雅安亿位 商标注册号:43878493  国际刊号:ISSN 2521-0289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号:(渝)字第00746号   信产部备案号:渝ICP备20006739号-1      公安网备案号:渝公网安备50011302001656号      网站著作权:软著登字第7297986号 网络110报警    不良信息举报    四川工商管理    中国互联网协会    12321垃圾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