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晨报报业集团主管 热线:023-8622219   85253171460   17340162075 QQ:1659343735 加入收藏 设为首页
数字报
手机端
仇传国·散文类随笔《宇宙中的神奇与伟大》 来源:新蜀报      编辑:高文      作者:仇传国      阅读:2881次
2023 07/20 20:13 分享
穿越千年的黄沙,聆听大漠深处传来的声声驼铃。往远处眺望,依稀可见,粗犷的大漠在昏黄的余晖下变得沉寂,活动在沙子下面的小动物们趁着夜色和凉意显露出生机。我抓起一把沙子,慢慢松开,感受沙子从指缝中流走的快意。仰望星辰,突然想到,脚下的沙子好像跟那些无比遥远的星辰有千丝万缕的联系。我目之所及,应该都是太阳...

穿越千年的黄沙,聆听大漠深处传来的声声驼铃。

往远处眺望,依稀可见,粗犷的大漠在昏黄的余晖下变得沉寂,活动在沙子下面的小动物们趁着夜色和凉意显露出生机。
我抓起一把沙子,慢慢松开,感受沙子从指缝中流走的快意。仰望星辰,突然想到,脚下的沙子好像跟那些无比遥远的星辰有千丝万缕的联系。
我目之所及,应该都是太阳系还有银河系里的繁星。天文学家说,银河系里恒星的数量有1000亿颗左右,而地球上的沙粒,也不过就这么多。
多么有意思的数字,在这无穷大和无穷小之间。
更巧合的是,自人类诞生至今,这颗蓝色星球上也不过生存过1100亿左右的人类。
当数字碰撞放在一起,似乎正是冥冥注定般神奇。
佛语有云,一花一世界,一叶一菩提。
往无限小处看,里面同样蕴藏着无数的微型世界,把有机体或者无机物剖开,能够看到分子,再剖析,会有原子,原子里面有原子核,还会看到质子跟中子,再继续解剖又会有夸克。可是夸克之后呢?而当我们视角在无限大处不断延伸,向太空探索之时才发现,深空是没有回响的。可以看到小的星系被大的星系包围,星系之后呢?
我们是如此的独特却又孤独的存在。
当重新回到大地,慢慢略去深空虚无缥缈让人无所适从的紧张感,我们才对脚踏实地这种感觉有了真正的认识。就在这颗漂浮在宇宙中的蓝色星球上,数十亿年的历史让我们的文明也变得极其渺小。
那么,既然宇宙如此广阔,人类如此渺小。生命存在的意义何在?万事万物发展的意义何在?
我们无法从极宏观,也无法从极微观中探求到答案。
物质不是虚空,可是却没有尽头。
物质可能是无序的,但是却诞生了意识和精神。
寄托于躯体的意识,应该是我们每一个生命体的真正存在,而他的外在表现就是我们的一举一动一言一行。
生命体从单细胞到多细胞,从单一生命体到复合生命体,从极其庞大到极为微小都有他们独立的意识。随着生命的演化和科技的发展,我们可能最终成为意识不灭的人机结合体,当生命不在拘泥于形态,人类探索太空才会真正拥有那些星辰大海。
可是,然后呢?
刘慈欣先生在《三体》里面的终章,两个人的一旦错过就是十八万年之久,沧海沧田的描述在这面前都苍白无力。或许真的像他所说,“宇宙很大,生活更大”。
我们现在单一生命的聚集,就是为了文明的延续。也许,数万年之后人类这一种文明也会终结,但是,必将有新的生命来取代。继续开启他们那一种族的生命延续,直到他们种族的生命终结。
这里面最重要的,其实并不是单一的个体,只有种族才是生命意义的唯一。
当回归到现实生活,无论是老庄的逍遥游,还是孔子的出将入相,亦或是墨家的兼爱非攻还是纵横家的挑动天下,都不过是为了延续而不断分化出的枝蔓,在“上帝之手”不经意的一挥之下,生长出的不同花瓣而已。
那么,生命存在的第二层含义呢?
在于绽放。无论是不知日夜为何的蜉蝣,还是“夏虫不可语冰”,还是能够称霸地球数亿年的恐龙,不管这些生命们最终的周期或短或长,必将湮灭于时间的长河之中。但是他们毕竟存在过,曾经在这里留下过一点点的痕迹,无论存在长短,唯有绽放生命,才能让造物主赋予他的含义表达出来。
让生命意义得以展现的是距离。距离让每个星球甚至每个生命体都拥有一个相对稳定的环境。
距离,正是这个世界乃至宇宙中最不可思议的存在。面对虚空,我们不知道方位,也不知道上下左右的终点在哪里,终点处有什么。距离,让我们星球上万事万物保持相对的稳定,一旦突破那一个界限,平衡将被打破,必将让秩序陷入混乱再达到一种新的平衡。
就像洛希极限,如果跨越,原来的完整将不复存在,再大的天体也会被更大的天体撕裂,跟这虚空交织在一起。还有神奇的量子纠缠,虽然它可以跨越距离而存在,但是一旦中间距离被隔断,长久的沟通也会变成永久的失去联系。
1.5亿公里的距离在人类看来却是遥不可及,然而当我们的视野扩大到整个宇宙,那么,也仅仅是天文学里面1个简单的天文单位而已。
当我们科技不断发展,觉得自己终于可以纵横捭阖驰骋于太空的时候,才发现自己是多么的渺小。仅仅太阳系边缘就有两层“鸡蛋壳”,那柯伊伯带和奥尔特星云,我们几十年前发出的宇宙探测器还尚未抵达。而这,只是庞大银河里微不足道的一个小小角落罢了。
寄蜉蝣于天地,渺沧海之一粟。哀吾生之须臾,羡长江之无穷。知不可乎骤得,托遗响于悲风。如此悲风,是他在经历了大起大落风风雨雨后的豁达,也是认识到宇宙之无穷人类之渺小后的释然。
千年前苏东坡公的赤壁赋已经把我们的处境交代的很清楚。
那么,对于个体生命中的波折,或者辉煌,或者平静,或者忐忑,其实也就是那么回事罢了,既然来了,就好好的融入其中,畅游其中,乐在其中了吧……
作者仇传国,公安文学爱好者,长航公安局安庆分局民警。

55 0
免责声明:本文来自新蜀新闻客户端自媒体,不代表新蜀网的观点和立场。
网友评论 文明上网理性发言,请遵守新闻评论服务协议
你的大名: 输验证码:
发表
全部评论
没有更多内容了...
相关推荐 换一换
文字链接 图片链接
中国晨报报业集团主管    新蜀报编辑部主办    运营单位:重庆新蜀融媒网络    邮箱:Xinshubao1921@126.com    技术支持:雅安亿位 商标注册号:43878493  国际刊号:ISSN 2521-0289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号:(渝)字第00746号   信产部备案号:渝ICP备20006739号-1      公安网备案号:渝公网安备50011302001656号      网站著作权:软著登字第7297986号 网络110报警    不良信息举报    四川工商管理    中国互联网协会    12321垃圾举报